哪些狗狗是忠诚狗?
从人的主观出发,认为某种动物忠诚于自己,是因为这种被选择出来的动物符合了人类对忠诚的定义;反过来,说某一种动物忠诚,也是人根据定义将某种动物归于这一类别。 因此,在人与动物的长期相处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忠诚关系和忠诚模式。这些忠诚的模式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而犬科动物中的许多种类都具备这种特质。
1. 狗与主人的忠诚 关于狗的忠诚,人们常拿其与其他动物进行比较。有人认为猫更独立,不依赖主人,有人说马通人性、很聪明。然而,没有哪种动物能像狗一样,忠实地对待自己的主人。
英国作家欧·亨利率先提出了“狗奴才”一词,用来形容忠实的人。后来,这个词慢慢变成了“忠心耿耿”“百依百顺”等表达。 在中国,关于狗与人的关系的记载也时常出现。《礼记》中提到过:“犬者,守夜之畜,农夫守苑圃,以待兽扰;是以民得犬以守群,豕以食也。今人养犬守畜,亦其遗俗矣。”《吕氏春秋》中也记录过一个故事:齐国有个叫淳于髡的人在出使赵国时偷了一个狗,他让随行的车夫不要向国王报告。结果这个车夫不听劝告,回来后就向齐威王说明情况。于是,淳于髡被治罪,车夫也因为失职而被处死。这件事传开后,大家都称赞淳于髡是个守信用的君子。 到了汉代,随着儒家思想的普及和发展,人们开始用道德的标准来评价人物的品质和行为,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及仁、义、礼、智、信(或道、义、仁、礼)。这套体系一直沿用到今天。
在西方也有类似的故事流传下来。据记载,古罗马时期有个名叫路奇乌斯的贵族,有一次因为得罪了皇帝,被流放到小亚细亚。由于他没有带任何财产去异国他乡生活,只能靠做佣工为生。可是他的身体却越来越差了。为了维持生计,他开始养了一条狗作为自己的助手。这条狗非常听话,每天跟着主人到处干活,从不偷懒耍滑。路奇乌斯去世前留下遗嘱,要把自己全部家产留给这只狗。路奇乌斯的这种行为感动了当地的民众,他们纷纷给他捐钱捐物,还为他建了一座陵园以示敬意。这个故事也被后人编成文章来歌颂这种精神品质高尚的行为。
2. 人与人之间的忠诚 从古代到现代,世界各地都有关于朋友之间相互忠诚和信任的故事。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忠就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国家的忠诚度。而在西方国家则强调个人在社会群体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就是说,只有当每个人都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责任感时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公民。所以人们在谈论忠诚的时候往往都会把它和道德联系在一起。 如果我们把上述定义扩展一下,就可以理解为忠诚是一种对他人和社会负责的情感态度和心理状态;它包含了尊重和理解他人的意愿与需求,并愿意为之做出努力付出而不求回报。同时它还包含着诚信可靠的一面: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能够保持冷静从容地解决矛盾冲突而不是意气用事或者不择手段地去报复伤害对方。总之这是一种既崇高又值得敬佩的情感心理!所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这样的品格特征才能够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
3. 狗与同伴间的忠诚 在狗的世界里也有这样一类动物,它们能够与同类之间建立起一种非常亲密的关系,并对其他狗给予帮助和保护。而这些行为往往是通过视觉语言的方式来进行的。比如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遇到一只流浪狗,它会用自己的方法去接近它并且和它成为朋友。如果这个新来的伙伴想要靠近它的话,那么就会被它视为敌人而受到攻击甚至死亡威胁!这就是所谓的眼神交流所产生的作用啦!在犬类中也有很多品种是依靠嗅觉进行交流和交流感情的。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狗的忠诚不是单一维度的,而是多层次多侧面的,在不同的维度和侧面,狗与人类建立了不同的情感联系,形成了不同的忠诚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