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对狗狗的毒性大吗?
关于蜂毒的毒性和用量,我这里有一个2018年的文献报道 该实验数据来自436例使用蜂毒治疗的病例,其中79.5%为关节炎患者,这些患者的年龄范围在24~82岁之间,中位年龄是62岁 每针蜂毒剂量介于(0.033±0.012)mg到(0.909±0.190)毫克,平均2.23毫克/针;共注射了两次以上蜂针的患者占所有病例的67.7%,约309人。
在20天的观察期内,3例患者死亡(死亡率大约0.9%),1名患者在第2天出现呼吸急促、心律加速和昏迷的症状而死亡,另外两名因中风死亡的患者均为高龄患者并且同时患有其他严重的疾病,所以不能排除其它因素导致死亡的可能性。
除这3例外,没有任何一个实验组患者出现明显的副作用。
虽然作者没有单独列出蜂针治疗关节炎的情况,但根据“关节炎患者”和“共使用了95次以上的蜂针”这两个条件判断,估计有175例患者接受的是关节炎的治疗,考虑到关节炎是一个慢性病,所以这些患者应该至少接受了半年以上的连续治疗。 在长达近两年的跟踪调查中,也没有一例患者因为蜂针而出现不良反应或需要中止治疗。 这说明蜂针对于慢性关节炎的疗效非常出色且安全性极高!
最后,附上一张中国蜂疗协会官网上的宣传图,可以明显地看到蜂疗的安全性很高 以上
我家小法斗被马蜂蛰了……现在都还没好,快一个月了…… 刚买回来的时候,我第一次见到他时,他就躺在我脚下,很听话,还冲着我笑呢…… 我当时觉得这个小可爱太乖了吧! 然后第二天就发生了这样的一幕: 他和我家的小猫咪打架,打输了之后,就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因为前阵子生病了) 在哪里静静地躺着,眼睛无神地盯着前面,不知道它在想什么…… 后来把他抱起来放到床上后,他就吐了,把刚才吃的饭都吐了出来……
当时我吓坏了 以为它要死了…… 但是没想到过一会儿竟然醒了,又和我玩了起来…… 不过好像留下了阴影,从此一见我就跑……
大家之所以有这样的顾虑,主要源于平时我们看到的蜜蜂和大黄蜂相比,毒性要大得多,蜜蜂几乎是必死无疑,而大黄蜂叮完以后还能生存下来,从而认为大的蜂毒性小,小的蜂毒性大。在这里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大黄蜂比蜜蜂的毒性要大得多,在世界范围来讲,每年死于大黄蜂叮咬的患者,要远远的高于蜜蜂。但相对于我们人来讲,狗狗的体质还是要大的多,即便是被几只大黄蜂叮咬很少会出现意外。
我们之所以有这种误解,一方面是来源于上面说的,另一方面源于养蜂人几乎不怎么被蜜蜂蛰到,即便被蛰到那么几下,最多也就是红肿,并不会出现剧烈的反应。其实这一切的根源来自蜂毒的成份:蜂毒内含有组胺和乙酰胆碱、多种酶类、透明质酸酶、多种氨基酸、多种肽类、钠、钾、氯、钙等无机盐和甲酸。在蜜蜂群体中,只有蜂王和雄蜂不具有产卵的能力,蜂王产卵,雄蜂与蜂王交配,而我们称之为工蜂的那些,都是幼女蜂,还没有发育成熟,体内不含有性激素,而性激素和蜂毒中含有成份类似,都是由性腺分泌出来。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养蜂人几乎不怎么被蜜蜂蛰,因为蜜蜂只有在群起而攻你的时候,才会对你造成威胁,但是蜂王和雄蜂是不蛰人的,这就保证了养蜂人的安全。同时也可以理解为什么蜜蜂蛰了人后必死无疑,因为幼女蜂自身体内还不具备蜂毒,她们在群起而攻之的时候,需要从蜂王和雄蜂那里获得蜂毒,所以幼女蜂在蛰到你后,将蜂刺和内脏都留给了你,故必死无疑。而大黄蜂是单体蜂,没有蜂王和雄蜂,自己就可以产卵,我们看到的每一只大黄蜂,都是可以独自筑窝生育后代,也就是说大黄蜂体内容纳的蜂毒是很多的,所以大黄蜂蛰人后很容易造成剧烈反应。
对于被蜜蜂和大黄蜂叮咬后,如果蜂刺还残留在皮肤内,可以用我们上面说的“蜂叮灵”棉签在刺上粘一下,然后立刻将刺拔出,之后再外用“蜂叮灵”。如果被大黄蜂叮咬后出现过敏反应严重的,一定要就地紧急处理后立即到医院就医。